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查看: 3587|回复: 2

中国最早的糖浆制剂“sbarā bat”舍儿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6 10: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舍儿别,源自在波斯语中,sharā b指葡萄酒或果子酒,sbarā bat义为糖浆或果子露。详见陈高华:《舍儿别与舍儿别赤的再探讨》载《历史研究》1989年第2期.

    元代回回人忽思慧所撰《饮膳政要》,载有多种回回食物及烹调方法,其中的马思答吉汤和舍儿别等是一种名贵的饮料,为元宫廷、贵族所喜爱。“舍儿别”的种类很多,其区别主要在于所用的水果原料,制法大同小异:把水果加水、糖(或蜜)煮透,滤去渣滓,冷却,便得到色泽美丽、酸甜适口的“舍儿别”。这种饮料今天仍称为sharbat,流行于中亚、西亚。

    元时,镇江的回族人马薛里吉思以制水果浸汁“舍里八”闻名。“舍里八”在《续通考》卷28中又称为“砂哩别”,据《至顺镇江志》记载,其制法为:“煎诸香果,泉调蜜和而成”,“……葡萄、  木瓜、香橙等物煎造”。即把水果和水煮烂,加蜜调成。

    在《回回药方》医著中也收录了这一回回方剂。糖浆制剂、果实浸剂等是波斯医生在中世纪时的药物实用领域中获得的重要成就,元代时中国兴起的此类制剂,当时因果品取用之便,元廷下令在闽浙、云南等地专门制造,并作为地方贡物而源源不断输入中原。舍儿别一类制剂,至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尚有记载。现存《回回药方》,(残卷)是研究元代中外医药交流史的一部值得重视的著作,它较为充分地反映了有元一代中外医药交流,尤其是与回回医药在临证实践方面交流的丰硕成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真境绿翠

GMT+8, 2025-10-25 05:19 , Processed in 0.0185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